歼10和歼11B是哪个飞机制造厂研制生产的?
歼10--是中航一集团旗下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歼11--是中航一集团旗下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介绍沈飞集团公司1951年6月29日正式创建,被命名为“国营112厂”。1957年6月15日,启用厂名——国营松陵机械厂。1979年6月5日,改称国营松陵机械公司。1986年1月1日更名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1994年6月29日,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在原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的基础上,裂变组建了沈飞工业集团,公司更名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集团公司)。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Ⅰ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歼7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教练机--歼教6飞机;第一架高、中、低空侦察机--歼侦6飞机;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飞机--歼8Ⅱ型飞机;第一架空中受油机。5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飞(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1998年改制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设计、研制和成批生产歼击机的重要基地,具有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的能力。公司占地50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000多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约占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公司资产总值50多亿元。拥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航空制造水平的高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是国家“CIMS应用领先奖”企业;公司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第三方的认证、注册;公司生产的军机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金质奖、国家授予的大型复杂武器金牌;生产的汽车模具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的包装机械获得了中国国际包装技术展览会金奖,生产的洗涤设备获得了国家银质奖;并成为国际民机部件转包生产优秀承包商。公司创建40余年来,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良好业绩。先后研制生产20多个型号的军机数千架,累计出口飞机数百架;公司已连续二十多年保持盈利;同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矢量发动机,为何歼-10B先用上了?
矢量发动机,为何歼-10B先用上了?众所周知,歼-20设计款发动机就是涡扇-15,之前这款矢量发动机网络上也有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但近日网络上却有歼-10B安装了全新矢量发动机的消息,有分析称这就是为中国歼-20所预备的涡扇-15矢量发动机了,那么为何一款先进的发动机,更先进的歼-20还没用,却先让歼-10B战机用上了呢?涡扇-15发动机到底长啥样估计鲜少有人知道的,不过此前网络有消息称,若要区分涡扇-15的话,数一数尾喷管上的扩敛片就可以了,若数量为15那就是涡扇-15发动机了。虽然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不过据相关专家称,歼-10B测试的知量喷管,的确是与中国新型涡扇-15矢量发动机有关系的。因此有网友心有疑虑为何涡扇15研制成功先在歼-10上测试呢?事实上前阵子也有消息称歼-20换装新发的消息,不过歼-20换装的新发列侧重于隐身,矢量推力方面特征并不明显,所以分析者认为歼-20所换装的并非设计款涡扇15,而是涡扇-10B发动机。现在涡扇-15出现在歼-10战斗机上,很可能就是在测试其性能,为最终装备歼-20做准备的。而将其装备歼-10,是因为两款战机皆为成飞出品,方便测试。开始装机测试对于涡扇-15发动机来说,的确是一个重大突破,而且它的重大意义不仅仅作用于五代机,对于即将到来的六代机,重要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期待正在歼-10B战斗机上测试的涡扇15矢量发动机能够早日完成测试,让歼-20早日换装,以令其性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歼11b战斗机为什么产量哪么低
【主要是发动机问题】,J11B用的是WS10,但黎明厂在质量控制方面没做好,故障率高,甚至出现了喷零件的问题,造成第一、二批交付的飞机被空军拒收,大量趴窝,因此产量低;虽说进口了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同时也在混用国产的WS10A ,WS10A性能虽说略好于AL31F,但是却面临很多问题,产能低下(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生产不了多少,【而且可靠性好像有点问题】,总之技术不太成熟。沈飞的歼-11B生产速度缓慢,与歼-10每年装备一个团的生产速度相比,尤其如此。
最近国产发动机有新突破,一旦测试合格,歼11b系列就会量产,估计在2年内会量产。
由于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零部件故障率等因素,歼-11B和歼-11BS装备部队1-2年来,可能未形成有效的战备态势。消息人士称,歼-11B在测试阶段,曾出现中途返航、震颤等现象。
2006年以来,歼-11B/BS的生产并不顺利。2006年第一架歼-11B试飞,直到2007年,该公司尚未批量生产歼-11B/BS。卫星照片显示,厂内的批量生产应该是在2008年,2009年3月19日,机场都没有出现大批的歼-11B,2009年4月,机场出现了16架歼-11B,其中两架是海军涂装,其他是空军涂装。2010年4月5日,机场出现21架歼-11B/BS,1架歼-15样机。歼-11B/BS中只有一架海军涂装。2011年3月17日,机场出现了25架歼-11B/BS,其中14架是海军涂装,还有一种说法是歼-16,现在看来,歼-16应该只是处于试飞阶段。2011年为海军生产歼-11BS,意味着2010年以前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有可能得到部分解决,否则海军不会接收。部分歼-11BS换装的是WS10A国产发动机。
全部歼-11B/BS的生产数量,从2006至2011年的6年间,只有62架,即16+21+25架。其中,不排除数字是部分重迭的可能性。这就是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截至2011年,所有歼-11BS/B的生产数量尚不能装备3个整团。从上述歼-11重型战斗机的生产可以看出,沈飞一直未能进入稳定的量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