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营山县辖20个镇、33个乡。1、20个镇:朗池镇、城南镇、渌井镇、东升镇、灵鹫镇、黄渡镇、小桥镇、老林镇、西桥镇、星火镇、绿水镇、骆市镇、双流镇、回龙镇、木垭镇、蓼叶镇、新店镇、消水镇、三兴镇、济川镇。2、33个乡:龙伏乡、茶盘乡、四喜乡、带河乡、悦中乡、福源乡、凉风乡、柏坪乡、清源乡、涌泉乡、安固乡、明德乡、双林乡、木顶乡、六合乡、七涧乡、通天乡。玲珑乡、普岭乡、高码乡、柏林乡、合兴乡、孔雀乡、增产乡、清水乡、青山乡、安化乡、丰产乡、大庙乡、太蓬乡、法堂乡、三元乡、双溪乡。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与渠江流域之间,是南充市的东大门,南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故乡相望,北与开国元勋朱德元帅旧居相依,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到秦川,古往今来均系川东北经济、文化重镇。扩展资料: 营山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朗池县更名为营山县,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故名。熙宁三年(1070),降营山县东北邻的蓬山县(今三元)为镇,并入营山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营山县北邻的良山县(今安固)并入营山县。明洪武十年(1377),撤营山县合入蓬州。十三年(1380)复置营山县,属蓬州。清顺治四年(1647),由于战争频繁,县城又遭火灾,断壁残垣,人民稀少,无以守御,官民弃城奔灵鹫寨寄治灵鹫二十年。康熙六年(1667)知县胡印瑞率士民数十家,由灵_寨归城。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八日,大汉蜀北军政府(驻广安县)派民军于十二月占领营山,营山县隶属大汉蜀北军政府。民国2年(1913),营山县为川北道(驻今阆中)管辖。民国3年,改川北道为嘉陵道,营山为其辖县。后因军阀混战,以防区为治,道已名存实亡。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攻克营山,建立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4年(1935),营山县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行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营山县属川北区行政公署(署设南充市)南充专区专员公署(署先设岳池县,1952年设南充市)。1969年南充专区专员公署改为南充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 年改为南充地区行政公署,营山仍为其辖县。参考资料来源:营山县人民政府-建置沿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山县
营山县有哪些乡镇?
营山县,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是没有复兴镇的。而【复兴镇】这个地名的,全国有19处同名的。分别为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复兴镇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复兴镇安徽宿松县复兴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下辖镇贵州省德江县复兴镇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湖北省天门市复兴镇重庆忠县复兴镇吉林汪清县复兴镇贵州赤水市复兴镇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内蒙古五原县复兴镇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复兴镇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复兴镇内蒙古阿荣旗复兴镇重庆北碚区复兴镇贵州望谟县复兴镇湖南省澧县复兴镇营山县,全县辖1个街道、20个镇、33个乡:绥安街道;朗池镇、绿井镇、东升镇、骆市镇、黄渡镇、小桥镇、灵鹫镇、老林镇、木桠镇、消水镇、双流镇、绿水镇、三兴镇、蓼叶镇、新店镇、回龙镇、星火镇、西桥镇、城南镇、济川镇;茶盘乡、双溪乡、带河乡、四喜乡、玲珑乡、涌泉乡、木顶乡、清源乡、龙伏乡、双林乡、明德乡、普岭乡、三元乡、太蓬乡、柏林乡、孔雀乡、合兴乡、六合乡、悦中乡、高码乡、安固乡、大庙乡、通天乡、安化乡、法堂乡、增产乡、丰产乡、清水乡、青山乡、福源乡、柏坪乡、七涧乡、凉风乡。645个行政村、39个社区。全县国土总面积16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营山县常住人口620480人。